【两会快报】透视两会能源新闻
2021-03-12 14:02:00 来源: 点击: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能源要点
要点一: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,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。
要点二: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。污染防治力度加大,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,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
要点三: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高标准、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。
要点四: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.5%、18%。
要点五: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,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。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,实施粮食、能源资源、金融安全战略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,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。
要点六: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%左右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。
要点七:推进能源、交通、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,提高服务效率,降低收费水平。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,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,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。
要点八:稳定增加汽车、家电等大宗消费,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,增加停车场、充电桩、换电站等设施,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。
要点九: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,推进“两新一重”建设,实施一批交通、能源、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。
要点十: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,持续改善环境质量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,巩固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成果,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。
要点十一: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,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,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%。
要点十二: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,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,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,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。继续严禁洋垃圾入境。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。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。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。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。
要点十三:扎实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各项工作。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。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。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大力发展新能源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。
要点十四:扩大环境保护、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,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、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,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。
要点十五: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。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,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。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,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。
02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刘红光
刘红光建议,出台适用于深远海区域海上风电的建设管理办法,和针对深远海海上风电补贴政策、财税优化政策等,以促进深远海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。
03
全国政协委员、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钱锋
钱锋建议,一是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,打造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;二是提升原油期货交割便利性,推进建立亚太地区原油集散贸易中心;三是夯实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基础,建设石化能源产品保税现货贸易及结算平台。
04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石油集团原董事长王宜林
王宜林认为,必须立足国内,加大勘探开发力度,促进油气增储稳产上产,筑牢“压舱石”地位。以“一带一路”为重点积极推进国际油气合作,促进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建设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应巩固并扩大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增强海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,积极稳妥开展推动我国能源技术装备和工程服务“走出去”,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油气资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在遵照互利共赢的原则下,明确重点合作主体,开展全产业链油气合作。
05
全国政协委员、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路
王路建议,严控新建煤电装机计划项目,大力实施终端能源电器化,加快民用散煤,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等用煤替代,尽快降低煤炭消费占比。同时加快非化石能源的发展。
06
全国政协委员、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
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,满足家庭、企业、村庄方便使用太阳能,减排二氧化碳;大力发展便携式太阳能移动电源产品,方便人人使用太阳能,达到人人减排的效果;大力发展新一代储能技术的太阳能路灯,满足公共照明的低碳化。
07
全国政协常委、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原董事长王会生
建议加快国有事业性质检验检测机构改革改制步伐,以资本为纽带,深化国有企业性质检验检测机构混合所有制改革,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战略引领作用。
08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明森
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,一方面要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,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。他建议,制定相关鼓励政策,推动高耗电企业自建光伏发电站和风电场,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,实现降碳目标。
09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石化副总经理李永林
建议加快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,科学制定碳配额分配机制,健全完善碳市场管理层级,有效促进碳减排。一是加快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;二是科学制定碳配额分配机制;三是健全完善碳市场管理层级;四是扩大覆盖范围和参与主体;五是增加碳交易品种。